试题(64)
测试记录包括(64)。
① 测试计划或包含测试用例的测试规格说明。
② 测试期间出现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③ 与测试用例相关的所有结果,包括在测试期间出现的所有失败。
④ 测试中涉及的人员身份。
(64)A.① ② ③B.① ③ ④C.② ③D.① ② ③ ④
试题(64)分析
本题考查测试记录的内容。
测试记录包括:
测试计划或包含测试用例的测试规格说明。
与测试用例相关的所有结果,包括在测试期间出现的所有失败。
测试中涉及的人员身份。
参考答案
(64)B
试题(65)
在性能测试中,关于数据准备,(65)描述是正确的。
① 识别数据状态验证测试案例。
② 初始数据提供了基线用来评估测试执行的结果。
③ 业务数据提供负载压力背景。
④ 脚本中参数数据真实模拟负载。
(65)A.① ② ③B.① ③ ④C.② ③D.① ② ③ ④
试题(65)分析
本题考查性能测试中为什么要准备测试数据。
原因包括:
识别数据状态验证测试案例。
初始数据提供了基线用来评估测试执行的结果。
业务数据提供负载压力背景。
脚本中参数数据真实模拟负载。
摘要:本文为2008年上半年软件评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标签:软件评测师 2008年上半年 上午试题 分析与解答
试题(66)、(67)
运行Web 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要建立 (66) 连接,采用(67) 协议传输网页文件。
(66)A. UDP B. TCP C. IP D. RIP
(67)A. HTTP B. HTML C. ASP D. RPC
试题(66)、(67)分析
运行Web 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首先要建立TCP连接,采用HTTP协议传输网页文件。HTTP是Hyper 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方式。HTTP应用的相当广泛,其主要任务是用来浏览网页,但也能用来下载。用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协议)和提供文件的服务器取得联系,并将相关文件传输到用户端的计算机中来。
参考答案
(66)B (67)A
试题(68)
(68) 不属于电子邮件协议。
(68)A. POP3 B. SMTP C. IMAP D. MPLS
试题(68)分析
本题考查电子邮件协议。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协议是适用于C/S结构的脱机模型的电子邮件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IMAP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所研发的一种邮件获取协议。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即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标记(label)机制的包交换技术。
参考答案
(68)D
试题(69)
某客户端在采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接故障时,发现可以ping通127.0.0.1及本机的IP地址,但无法ping通同一网段内其他工作正常的计算机的IP地址,说明该客户端的故障是 (69) 。
(69)A. TCP/IP协议不能正常工作 B. 本机网卡不能正常工作
C. 本机网络接口故障 D. 本机DNS服务器地址设置错误
试题(69)分析
本题考查ping命令的使用。
采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接故障时,可以先输入Ping 127.0.0.1,即本地循环地址,如发现本地址无法Ping通,就表明本地机TCP/IP协议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上面的操作成功,接下来可以Ping 本机IP,若通,则表明网络适配器(网卡或MODEM)工作正常,不通则是网络适配器出现故障。
最后Ping同网段中某计算机的IP,如果ping不通则表明网络线路出现故障。
参考答案
(69)C
试题(70)
用户可以通过http://www.a.com和http://www.b.com访问在同一台服务器上(70)不同的两个Web站点。
(70)A. IP地址 B. 端口号
C. 协议 D. 虚拟目录
试题(70)分析
本题考查IIS下多站点的配置。
在IIS下配置多站点时,可以采用虚拟主机和虚拟目录两种方式。
采用虚拟目录时,发布的站点没有独立域名,而是在主域名下建立虚拟目录,从题目要求看,需要两个独立的域名,所以不能实现。
采用虚拟主机时有3种方式,即使用不同IP地址、不同端口号和不同的主机头。
使用不同IP地址时要求Web服务器配备多网卡;使用不同端口号时,要求在访问Web服务器虚拟主机时指名端口号,如http://www.b.com:8080;使用不同主机头时,在IIS发布中要做主机头域名指定。
从题目选项中可见,只有A选项符合要求。
参考答案
(70)A
试题(71)~(75)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OOA) is a semiformal specification technique for the object-oriented paradigm.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71). It determines how the various results are computed by the product and presents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a (72) and associated scenarios. The second is (73) , which determines the classes and their attributes. Then deter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nd interaction among the classes. The last step is (74) , which determines the actions performed by;or;to each class;or;subclass and presents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75) .
(71)A. use-case modeling B. class modeling
C. dynamic modeling D. behavioral modeling
(72)A. collaboration diagram B. sequence diagram
C. use-case diagram D. activity diagram
(73)A. use-case modeling B. class modeling
C. dynamic modeling D. behavioral modeling
(74)A. use-case modeling B. class modeling
C. dynamic modeling D. behavioral modeling
(75)A. activity diagram B. component diagram
C. sequence diagram D. state diagram
参考译文
面向对象的分析(OOA)是一种面向对象范型的半形式化描述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包括3个步骤:第1步是用例建模,它决定了如何由产品得到各项计算结果,并以用例图和相关场景的方式展现出来;第2步是类建模,它决定了类及其属性,然后确定类之间的关系和交互;第3步是动态建模,它决定了类或每个子类的行为,并以状态图的形式进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