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学习

电脑配置知识视频-求电脑配置知识……

dn001
问题:请行家指教pc主机配置的知识,如,主板,有那些牌子,什么945指的又是什么,CPU什么3.06等等专业知识,越全面越详细越易懂越好。谢谢。


最精彩的答案:我来推荐一些给你看看.
CPU的指标
(1) CPU的时钟频率称为主频, 主频越高, 则计算机工作速度越快; 主板的频率称为外频; 主频与外频的关系为:
(2) 内部缓存(cache), 也叫一级缓存(L1 cache). 这种存储器由SRAM制作, 封装于CPU内部, 存取速度与CPU主频不异. 内部缓存容量越大, 则整机工作速度也越快. 一般容量为KB.
主频=外频×倍频数
(3) 二级缓存(L2 cache). 集成于CPU外部的高速缓存, 存取速度与CPU主频不异或与主板频率不异. 容量一般为KB~MB.
⑷ MMX(Multi-Media extension)指令技术. 增长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CPU, 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能力可以提高60%左右.
⑸ 3D指令技术. 增长了3D扩展指令集的CPU, 可大幅度提高对三维图象的处理速度.
----------------------------------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CPU从雏形出现到成长壮大的今天,因为制造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的晶体管数达到几百万个。虽然从最初的CPU成长到现在其晶体管倍增长了几十倍,可是CPU的内部结构仍然可分为节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机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点:

第一: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因为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不异,所以并不能纯粹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暗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我们通常说的赛扬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频而言的。

第二:内存总线速度或者叫系统总路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内存总线的速度对全般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因为内存速度的成长滞后于CPU的成长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第三: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386、486)因为工艺掉队,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成长到飞跃586时,已是3.5V/3.3V/2.8V了,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慢慢下降的趋势,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采用1.6V的工作电压了。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烧过高的问题,这对于条记本pc尤其重要。

第四: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在486以前的CPU内里,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因为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386、286、[本站原创]趋复杂,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系统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RISC指令集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
指令种类少,指令格式规范: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格式。指令长度单一(一般4个字节),并且在字边界上对齐,字段位置、特别是操作码的位置是固定的。
寻址方式简化:几乎所有指令都使用寄放器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总数一般不跨越5个。其他更为复杂的寻址方式,如间接寻址等则由软件利用简单的寻址方式来合成。
大量利用寄放器间操作:RISC指令集中大多数操作都是寄放器到寄放器操作,只以简单的Load和Store操作拜候内存。因此,每条指令中拜候的内存地址不会跨越1个,拜候内存的操作不会与算术操作混在一路。
简化处理器结构: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简化处理器的节制器和其他功能单元的设计,不必使用大量专用寄放器,特别是允许以硬件路线来实现指令操作,而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使用微程序来实现指令操作。因此RISC处理器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设置微程序节制存储器,就能够迅速地直接执行指令。
易于使用VLSI技术:随着LSI和VLSI技术的成长,全般处理器(甚最多个处理器)都可以放在一个芯片上。RISC系统结构可以给设计单芯片处理器带来很多利益,有帮助于提高性能,简化VLSI芯片的设计和实现。基于VLSI技术,制造RISC处理器要比CISC处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加强了处理器并行能力:RISC指令集能够非常有效地适合于采用流水线、超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从而实现指令级并行操作,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处理器内部并行操作技术基本上是基于RISC系统结构成长和走向成熟的。
正因为RISC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它在高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CISC系统则在桌面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领域,RISC也不断渗透,预计未来,RISC将要一统江湖。
2、CPU的扩展指令集
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可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软件支持。
MMX 指令集
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集是Intel公司于1996年推出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处理成果跨越现实处理能力的时候也能进行正常处理,这样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MMX的裨益在于,当时存在的操作系统不必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轻松地执行MMX程序。可是,问题也比较明显,那就是MMX指令集与x87浮点运算指令不能够同时执行,必须做密集式的交错切换才可以正常执行,这种情况就势必造成全般系统运行质量的下降。
SSE指令集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是Intel在Pentium III处理器中率先推出的。其实,早在PIII正式推出之前,Intel公司就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公布过所谓的KNI(Katmai New Instruction)指令集,这个指令集也就是SSE指令集的前身,并一度被很多传媒称之为MMX指令集的下一个版本,即MMX2指令集。究其背景,原来"KNI"指令集是Intel公司最先为其下一代芯片命名的指令集名称,而所谓的"MMX2"则纯粹是硬件评论家们和媒体凭感觉和印象对"KNI"的 评价,Intel公司从未正式发布过关于MMX2的消息。
而最终推出的SSE指令集也就是所谓胜出的"互联网SSE"指令集。SSE指令集包括了70条指令,其中包罗提高3D图形运算效率的50条SIMD(单指令多数据技术)浮点运算指令、12条MMX 整数运算增强指令、8条优化内存中持续数据块传道输送指令。理论上这些指令对目前流行的图像处理、浮点运算、3D运算、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等诸多多媒体应用起到全面巩固的作用。SSE指令与3DNow!指令彼此互不兼容,但SSE包罗了3DNow!技术的绝大部分功能,只是实现的方法不同。SSE兼容MMX指令,它可以通过SIMD和单时钟周期并行处理多个浮点数据来有效地提高浮点运算速度。
在后来Intel为了应对AMD的3Dnow!指令集,又在SSE的基础上开发了SSE2,增长了一些指令,使得其P4处理器性能有大幅度提高。到P4设计竣事为止,Intel增长了一套包括144条新建指令的SSE2指令集。像最先的SIMD扩展指令集,SSE2涉及了多重的数据目标上立刻执行一单个的指令(即SIMD,一个计算低工控最好的方法是让每指令执行更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SSE2能处理128位和两倍精密浮点数学运算。处理更精确浮点数的能力使SSE2成为提速多媒体程序、3D处理工程以及工作站类型任务的基础配置。但重要的是软件是否能适当的优化利用它。
3D Now!(3D no waiting)指令集
3DNow!是AMD公司开发的SIMD指令集,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并被AMD广泛应用于其K6-2 、K6-3以及Athlon(K7)处理器上。3DNow!指令集技术其实就是21条机器码的扩展指令集。
与Intel公司的MMX技术侧重于整数运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 和效果衬着等三维应用场合,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处理性能。后来在Athlon上开发了Enhanced 3DNow!。这些AMD标准的SIMD指令和Intel的SSE具有不异效能。因为受到Intel在商业上以及Pentium III成功的影响,软件在支持SSE上比起3DNow!更为遍及。Enhanced 3DNow!AMD公司继续增长至52个指令,包罗了一些SSE码,因而在针对SSE做最佳化的软件中能获得更好的效能。

显卡的指标
牌子,频率,接口 显卡芯片、显存颗粒的型号、规格 还有衬着效果 象素管等等 还有散热~~~
其中有三个主要指标:容量、频率和显存位宽。

1.容量

显存担负着系统与显卡之间数据交换以及显示芯片运算3D图形时的数据缓存,因此显存容量天然决定了显示芯片能处理的数据量。理论上讲,显存越大,显卡性能就越好。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而已,现实显卡性能要受到很多因素的约束,如:显示芯片速度,显存位宽、显存速度等。

2.时钟周期和工作频率

时钟周期和显存工作频率是显存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指的是显存每处理一次数据要经过的时间。显存速度越快,单位时间交换的数据量也就越大,在同等情况下显卡性能将会得到明显提升。显存的时钟周期一般以ns(纳秒)为单位,工作频率以MHz为单位。显存时钟周期跟工作频率一一对应,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工作频率=1÷时钟周期×1000。

常见显存时钟周期有5ns、4ns、3.8ns、3.6ns、3.3ns、2.8ns。对于DDR SDRAM显存来说,描写其工作频率时用的是等效工作频率。因为能在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传送数据,所以在工作频率和数据位宽度不异的情况下,显存带宽是SDRAM的两倍。换句话说,在显存时钟周期不异的情况下,DDR SDRAM显存的现实工作频率是SDRAM显存的两倍。例如,5ns的SDRAM显存的工作频率为200MHz,而5ns的DDR SDRAM显存的等效工作频率就是400MHz。目前市面上显卡所采用的显存都为DDR,SDR已被裁减了。

3.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是显存也是显卡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可以理解成为数据进出通道的大小,显然,在显存速度(工作频率)一样的情况下,带宽越大,数据的吞吐量可以越大,性能越好。就现在显卡比较常见是64Bit和128Bit而言,很明显的,在频率不异的情况下,128Bit显存的数据吞量是64Bit的两倍(现实使用中达不到),性能定会增强不少。

显存的三个主要参数已介绍完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三个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

显卡的内存容量=单颗显存颗粒的容量X 显存颗粒数量
显卡的显存位宽=单颗显存位宽X 显存颗粒数量
显卡的显存工作频率=单颗显存颗粒的工作频率

知道了显存的位宽和速度,我们就可以知道显存的带宽了,带宽=工作频率×显存位宽÷8,之所以要除以8,是因为每8个bit(位)等于一个byte(字节)。带宽是显存速度的最终衡量,数据吞吐量的大小也就是显存的速度就看带宽了。有些显卡的显存频率高,可是位宽低,带宽不高;有些们宽高,可是频率低,带宽也不高。

因此,为了能准确计算出一块显卡的显存容量、速度、带宽,我们必须从观察一个显存颗粒的大小以及数据位宽度开始。每颗显存颗粒上虽然没有明确标示以上所说的三个参数,可是它上面都印有编号,我们想要知道的三个参数都可以从这个编号上读出。


主板、内存、硬盘、显卡主要指标
主板总线频率



HT 是超线程技术 CPU生产商为了提高CPU的性能,通常做法是提高CPU的时钟频率和增长缓存容量。不过眼前CPU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再通过提升CPU频率和增长缓存的方法来提高性能,往往会受到制造工艺上的限定以及成本过高的制约。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高CPU性能呢?事实上从Intel的实践中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尽管提高CPU的时钟频率和增长缓存容量后的确可以改善性能,但这仍然不能纯粹发掘出CPU的潜能,基于很多原因,CPU的执行单元都没有被充分使用。通常来讲,如果CPU不能正常读取数据(总线/内存的瓶颈),其执行单元利用率会明显下降。另外一个理由就是目前大多数执行线程缺乏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多种指令同时执行)支持。因此,Intel则考虑变一个思路去挖掘处理器的性能,如果有种方法可以同时执行多重线程,就能够让CPU阐扬更大效率,那就是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超线程技术减少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可以把一颗CPU模拟成两颗CPU使用,在同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提高性能
FSB只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道输送速率,又称前端总线。FSB=CPU外频*4。
这个参数指的就是前端总线的频率,它是处理器与主板交换数据的通道,既然是通道,那就是越大越好,现在主流中最高的FSB是800M,向下有533M、400M和333M等几种,它们价格是递降的。



内存频率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暗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室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以及533MHz和667MHz的DDR2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节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之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载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没有办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现实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暗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现实的工作频率,可是因为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道输送数据,因此传道输送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道输送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包罗多种意义,在广义上凡是内存工作频率与CPU的外频不一致时都可以称为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首先,最先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出现在早期的主板芯片组中,可以使内存工作在比CPU外频高33MHz或者低33MHz的模式下(注意只是简单相差33MHz),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内存性能或者使老内存继续阐扬余热。其次,在正常的工作模式(CPU不超频)下,目前不少主板芯片组也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模式,例如Intel 910GL芯片组,仅仅只支持533MHz FSB即133MHz的CPU外频,但却可以搭配工作频率为133MHz的DDR 266、工作频率为166MHz的DDR 333和工作频率为200MHz的DDR 400正常工作(注意此时其CPU外频133MHz与DDR 400的工作频率200MHz已相差66MHz了),只不过搭配不同的内存其性能有差异罢了。再次,在CPU超频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内存拖CPU超频能力的后腿,此时可以调低内存的工作频率以易于超频,例如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物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而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有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纯粹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目前的主板芯片组几乎都支持内存异步,英特尔公司从810系列到目前较新的875系列都支持,而威盛公司则从693芯片组以后全部都提供了此功能。



显卡三要素



显存

显示内存的略称。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就是暂时将储存显示芯片要处理的数据和处理完毕的数据。图形核心的性能愈强,需要的显存也就越多。以前的显存主要是DDR的,容量也不大。而现在市面上基本采用的都是DDR2规格的,在某些高端卡上更是采用了性能更为出色的DDRIII代内存。


显存频率
显存频率是指默许情况下,该显存在显卡上工作时的频率,以MHz(兆赫兹)为单位。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显存频率随着显存的类型、性能的不同而不同,SDRAM显存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一般就是133MHz和166MHz,此种频率早已没有办法满足现在显卡的需求。DDR SDRAM显存则能提供较高的显存频率,主要在中低端显卡上使用,DDR2显存因为成本高并且性能一般,因此使用量不大。DDR3显存是目前高端显卡采用最为广泛的显存类型。不同显存能提供的显存频率也差异很大,主要有400MHz、500MHz、600MHz、650MHz等,高端产物中还有800MHz、1200MHz、1600MHz,甚至更高。

显存频率与显存时钟周期是相关的,二者成倒数关系,也就是显存频率=1/显存时钟周期。如果是SDRAM显存,当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而对于DDR SDRAM或者DDR2、DDR3,当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但要了解的是这是DDR SDRAM的现实频率,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DDR显存频率。因为DDR在时钟上升期和下降期都进行数据传道输送,其一个周期传道输送两次数据,相当于SDRAM频率的二倍。习惯上称呼的DDR频率是其等效频率,是在其现实工作频率上乘以2,就得到了等效频率。因此6ns的DDR显存,其显存频率为1/6ns*2=333 MHz。具体情况可以看下边关于各种显存的介绍。

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定了显存现实工作频率,而现实工作频率未必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现在较为常见,如显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制造时显卡工作频率被设定为550 MHz,此时显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频空间。这也就是目前厂商惯用的方法,显卡以超频为卖点。此外,用于显卡的显存,虽然和主板用的内存同样叫DDR、DDR2甚至DDR3,可是因为规范参数差异较大,不能通用,因此也可以称显存为GDDR、GDDR2、GDDR3。



显卡位宽
显卡的性能表现主要体现在显存位宽,显存频率,显存容量

1在这三个方面中显存位宽影响着衬着等效果的好坏,并且影响巨大。

即使显示核心非常优秀或显存容量非常大,也没有办法弥补这种损掉。当选择显卡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不是显存容量而是显存位宽。

想让3D游戏更加精美一是增长游戏中景物使用多边形的数量,而是使用大纹理。这些方法都需要大容量显存的支持。

在不异或者相似的核心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位宽更高,频率更高的显存的想卡,而不是有限考虑超大的显存容量。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道输送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因此256位宽的显存更多应用于高端显卡,而主流显卡基本都采用128位显存。
一般出现在同品牌上的显存位宽上,例如同为一款ATI RADEON9200可是在显存位宽上有所不同,有些为128bit、有些为64bit,而销售职员就经常把64bit当作128bit来卖,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有区别的就是在显存的个数上,而普通的消费者往往不能正确的辨识。在这里小编可以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来比对,如果显卡上显存颗粒数为8颗,那么该显卡的位宽基本为128bit,如果显卡上显存颗粒数为4颗,则为64bit。以上方法只用于TSOP-II显存的辨认,而采用mBGA封装形式的显存通常都为128bit因为mBGA封装形式决定了他单颗颗粒位宽为32bit。


其他回答1: *

其他回答2: 去pc城看看就知道了.卖pc的会给你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