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比的是MicroSoft的另一个列表菜单。

我的研究方法很简单——用色块,这样比较有效地排除掉一些干扰因素。
我按照英文的阅读习惯(按词阅读),以及中文的阅读习惯(按字阅读),来放置我的宝贝色块。

如何?英文的韵律仍然存在,如同音乐的节拍一样,“嘀~嘀~~哒,嘀嘀~~哒”,前面说了,这是一种天然的、服从语言本能的节奏,因此你永远不会觉得别扭。
而中文排列呢?“哒!哒!哒!哒!哒!……”,它的韵律,就是刻板的、严谨的、永远不变的。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方块字的这种属性对于通过HTML来实现的设计来讲有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
这次我选择新版的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还发现一个新的规律——“自动回行”。可以看到,英文的自动回行是以单词为最小单位的,前面我们说过,每个单词的长度不尽相同,所以,
我把这个图再缩小一点,这个现象就更加明显。

我认为这就是大多数中文网站给人“挤”的感觉的原因。
可以看出

韩版网站的用色更加鲜亮,阴影去掉了,沉重的黑边也去掉了。这些微小的改动,使图标在沉重的方块堆里更突出些。想想把英文站上的图标搬过来会怎么样?
好了,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
1、中文的行间距太小;
2、中文缺乏一种起伏的节奏;
3、中文的自动回行有重大缺陷。
结论:中文排版一不小心就变成铁板一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有的是办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这里想说的是:中文和英文由于语言属性根本上的差异,因此完全照搬英文站的设计是一种愚蠢的、教条的思路,尤其当这种设计方案需要用同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