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学习

戴仁光:解读百度官方发布的《seo优化指南》

dn001
百度是中文站长流量来源的绝大部分,所以百度搜索引擎的动态是每个站长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这次百度官方发布了这个《SEO优化指南》,也是百度首次真正的公开一些SEO的一些内容。和之前SEO行业里的一些东西基本都差不多,以及来自后来百度站长俱乐部的一些常见问题,还是值得广大站长读一下的。在这里根据读的情况,我把我觉得重要的地方单独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使用海外主机会不会影响

百度SEO官方指南明确表态,没有影响,只要网站在国内的访问速度正常,网站的访问速度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会影响搜索引擎的抓取情况,在“新备案制度下,个人站长将何去何从”对美国主机,韩国主机,香港主机做了一次比较,韩国主机的速度相比美国主机和香港主机要快很多,主要是因为韩国的人均带宽充裕,以及韩国离中国近,就在中国山东附近。

百度的表态,也更加消除了广大站长对于使用海外主机会不会影响搜索引擎优化的顾虑,和是否海外无关,只和网站速度有关。

而服务器因素对于SEO的影响,最好的当然是独立的高性能服务器最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站长来说,这个费用的负担太重,虚拟主机是目前站长建站的首选,只要网站的速度以及主机稳定性有保障,这方面的因素不会影响很大,因为大部分站长和你一样都在使用虚拟主机。

2:不断强化品牌概念

很多网站以单纯获取流量为目的进行SEO,大家可以看到近几年小网站,新网站越来越难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流量,原因很简单,网站缺乏品牌经营意识,现在网站的数量太膨胀了,搜索引擎要把优质的网页推荐给用户,一些长期经营,并形成自己品牌的网站会越来越受青睐,即使你的领域很小,但是你的网站长期经营下来,并且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网站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在搜索引擎发方面都会有比较好的流量基础。

所以我的博客也一直在强调,是SEO为网站服务,而不是网站为SEO服务,当用户进入你的网站,你的网站可以抓住用户,让他成为你忠实的访客,让他注册你的网站用户,让他购买你网站的服务。只要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网站的SEO才会变得有意义,网站才会逐渐凸显品牌。

3:网站运营的用户行为因素

在里面特别指出了用户的转化率,用户在网页的停留时间,跳出率,退出率等数据指标,百度根据这些来判断网页的质量,从来影响网站的排名。在我们之前一篇文章“关于搜索营销二维论讲讲我的理解”中,我也提到过用户行为将越来越影响网站的SEO,用户行为是什么决定,当然是网站的用户体验来决定,一个网站只有提供好的用户体验,优质的内容,让用户可以喜欢网站,可以很好的使用网站。目前百度产品或google产品都会有相应的流量跟踪机制,除了百度统计和google分析师之外的,比如说gogole adsense代码,都带有流量的跟踪功能,未来搜索引擎会加大在流量跟踪上的投入,来改进搜索引擎排名。

SEO界近期也更多的提倡SEO要和UEO(用户体验优化)结合起来,这对于电子商务类网站尤为重要,不要仅仅去关注那些大流量的关键字,更重要的是去关注那些精准的目标关键字,再结合用户体验优化,让用户可以顺利的完成在你的网站注册以及购物的过程。转化率成为众多电子商务SEO追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4:体现网站信任的信息

这个也是被很多站长忽略的,在网站底部加上“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等主要的信息,这也是带网站逐渐走向品牌化非常重要的一步,大家知道,现在网络安全被很多人所关注, 一个网站上连基本的联系方式都没有,会让这个网站失去信任感,所以给网站添加在线联系方式,比如QQ,旺旺,E-mail以及电话联系方式,站长的地址。以及包括网站的发展历史,网站的使命等信息。另外这种信任感还体现在网站的风格,设计,凸显网站的品牌性,告诉搜索引擎,你不是仅仅为了SEO而SEO,而是一家注重自身品牌建设的高质量内容的站点。一些互动性的信息,用户的评论也是网站信任所需要的信息。

5:动态网址和静态网址的抓取是否有差异

在SEO界一直传说,搜索引擎对动态网址的抓取能力没有静态好,百度的《seo优化指南》中指出,目前已经完美解决好这个问题,同时百度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动态URL中包含的变量参数,除了可以缩短URL,更可以减少百度蜘蛛带入“黑洞”的风险。说明了一个说明问题,复杂的动态网址有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网站的抓取,页面的收录和排名。所以建议能静态化还是静态化,网址静态短,静态做到URL标准化。如果站长的网站目前使用的是动态网址也无需担心,只要网址不是特别复杂的那种,对搜索引擎蜘蛛抓取基本没有影响。

其他的还有很多关于SEO的信息,比如说 URL的标准化,TITLE的目录式分布,网站的面包屑导航,以及一些视频类,SNS网站的推荐机制对于SEO的影响,这份资料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一下的。

【推荐阅读】

专题:百度搜索引擎优化指南发布

作者:戴仁光

文章来源:http://www.dairenguang.com/note/20100821394.htm

本文版权归戴仁光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