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知识的来源、相信更适应的标准在于群众、相信群众的分辨与是非能力;
(一)组织约束:将个人的管理的权利下放给其所在的组织,所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各种组织里是前提,通过组织的管理来约束其具体的网络行为,而组织的管理可以是具体的制度也可以是舆论。
(二)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标准形成的评价体系,是非善恶美丑都有参与者来评定和认可,相信越多的参与,信息越充分,信息越充分就越准确。
(三)标准建立:建立一套可以执行的网络行走规范,明确各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完成基本制度的运行,确定网络标准。
十七、低龄化的网民特点;解决信息分散性与爆炸性的途径;宽频与移动如何成为未来的趋势;
(一)低龄问题:低龄问题引发的是网络版本及适度应用的问题,第一强调应用和效果而不是技术;第二要解决好引导的问题;第三要充分挖掘资源,发现现有模式中未来的机会。
(二)信息有效性:有效信息越多越好,有效在于对用户有用,而且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坚持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越多越好,为独家越好,用户找起来越方便越好,读起来越简单越好,最好再有利用工具和办法。
十八、互联网的个人应用与企业应用的区别;如何与整个行业的应用趋势相融合而不是竞争或者冲突;
(一)应用组合:不严格的区分网站是企业应用还是个人应用,只需要一个了连接点,企业应用看的是消费资源,根据这点我们组织好资源,个人应用看重应用需求,我们组织好应用与功能。
(二)适应环境:可以涉猎广泛但不处处受敌,合作与独立虚实之间,平台战略就是不树立,但也面临本身做平台的对手,基本原则是在技术上适应他,在合作运动之间寻找机会,不做技术的前沿,只做应用的先锋。
十九、看到两年到三年的世界而不是五年后的世界;应用本身是独立还是融合,彼此应该有的界限是什么,融合的接线问题;
(一)防止泡末:看好用户当前的应用阶段,从最低级的应用服务开始去做,并且从地域的方式去拓展,再遵循群体特殊性,立足于渐进式的发展,以及规模型的应用,而不是基于未来的假设。
(二)融合底层:应用的独立是其创新的动力之一,融合可以创新但也必然导致限制,会引起连锁性的反映,因此融合底层是基本方向,具体来说,以用户为基础,以其基本的网络元素为根基,不断的应用延展。
如何是去形成一套比较体系的关于web2.0的概念体系;
(一)技术概念
(二)应用概念;
(三)产品服务概念
(四)模式定位概念